服务热线全国服务热线:

13661489766

您的位置:首页 > 产品展示

产品展示

发布时间:2024-03-18 来源:火狐平台首页

新高度 把握行业发展“风向标”做科学技术创新的“领跑者”——解开甘肃蓝科石化高新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密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石油化学工业产业,事关国民经济命脉,而石油装备,则是从找油、开采到加工,每道工序都必不可少的支撑性“工具”。作为西北老工业基地,石化装备产业一直以来都是兰州工业的重点支柱产业,并依托产业高质量发展,构建起成龙配套、炼化协调的产业体系,培育了一大批规模较大、总实力较强的骨干企业。

  甘肃蓝科石化高新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蓝科高新)就是这里面之一,这是一家高端石油装备生产制造企业,在石油钻采机械、炼油化工装置、海洋石油工程等领域成绩斐然,填补了多个领域的国产空白,其自主研发的国产首台15000平方米大型板壳式换热器、循环换热分离器、光热电站熔盐储罐、开架式气化器、脱硫塔、液态阳光加氢站等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高效节能型产品,更是打破了长期依赖进口的历史,开创了国内行业先河,实现了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由“装备中国”向“装备世界”的新跨越。

  在安宁区有一条蓝科路,道路的命名正是源于坐落在此的蓝科高新。道路一旁高楼林立、商铺云集,繁华时尚的都市商圈和低调沉稳的“国之重器”交相呼应,让人感受到城市的工业底蕴和商业潮流在这里交汇、共生。

  蓝科高新的前身是兰州石油机械研究所(简称兰石所),1959年从北京迁至兰州,1960年5月正式成立,是隶属于国家原石油工业部、机械工业部、国家机械工业局的国家一类科研机构,也是全国石油钻采机械和炼油化工设备的行业技术归口所。

  作为我国首批242家转制的科研院所之一,1999年,兰石所正式改革转制。从老牌科研院所转身成为上市企业,依托于兰石所深厚的科研积淀,蓝科高新将科学技术创新“基因”融入现代化发展“血脉”,2021年以来,蓝科高新在创新转型之路上再上新台阶,步伐更加稳健坚定。“近年来,石化装备制造企业市场之间的竞争激烈,利润空间也日渐压缩。想要突出重围、站稳脚跟,就一定要坚持‘三个聚焦’,锻造核心竞争力。”蓝科高新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张玉福所说的“三个聚焦”,是指“聚焦国家政策”“聚焦优势产品”“聚焦客户的真实需求”的发展战略。

  找准方向,说干就干。蓝科高新顺应我国石油和石油化学工业行业装备国产化、大型化、现代化的要求,并且积极做出响应国家“双碳”目标和能源转型趋势,在节能减排、降低能耗、环境保护方面走在了行业前列,以优势产品和自主创新产品为主打,按下了公司发展的“加速键”。

  “热交换器类产品一直是我们的‘冠军单品’,尤其是在大型板壳式换热器领域从始至终保持全国领先水平,公司也在不断发挥品牌效应,提升这一产品的竞争优势。”张玉福介绍,“2022年,公司新签合同额同比增长70%,其中80%的成交量都来自于热交换器类产品,可以说成效显著。”

  2021年,由蓝科公司参与完成的“400万吨/年煤间接液化成套技术创新开发及产业化”项目,获得2021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在该项目中,蓝科高新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神华宁煤400万吨/年间接液化装置关键设备国产化示范项目”研发了循环换热分离器,它在世界单套规模最大的煤制油装置中的成功应用,填补了国内在此领域的技术空白,替代了国外进口设备。

  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从氢燃料火炬,到氢燃料电池汽车,人们的目光再一次聚焦氢能源。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些绿色环保新能源在北京冬奥会上大规模运用的背后也有蓝科高新的“科技助力”。

  “双碳”目标背景下,蓝科高新提前布局氢能产业,承担了液态阳光加氢站示范项目的工程化和产业化工作,这中间还包括氢能装备的研发和制造。该项目是以“液态阳光”——甲醇作为储氢载体,解决了高密度储运氢气的安全性问题,降低了氢气储运成本,可灵活调整产能,实现绿氢的现制现用。

  乘着绿色发展的东风,蓝科高新的氢能技术在冬奥会的舞台上大显身手。2021年初,北京2022年冬奥会张家口液态阳光加氢站示范项目真正开始启动。同年10月12日,蓝科高新研发中心顺利完成加氢站制氢模块和加氢模块制造、集成安装,并发运至张家口冬奥会现场,进行现场安装、调试及试运行。10月22日,在张家口召开了北京冬奥会液态阳光加氢站示范项目发布会,正式公开宣布该项目完成现场调试工作,进入示范试运行阶段。

  “液态阳光加氢站技术的工程化示范运行,不仅助力绿色冬奥展示‘中国方案’‘中国技术’和‘中国装备’,还将为国家‘双碳’目标达成以及氢能产业创新跨越发展提供安全可靠、经济高效、绿色低碳的氢能应用提供技术保障及示范应用效果。”张玉福说。

  蓝科高新的石化装备产品及服务,不仅在国内,也在国际市场广泛布局,目前已远销亚洲、欧洲、非洲、美洲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

  在遥远的中东,迪拜马克图姆太阳能公园内,迪拜700兆瓦光热和250兆瓦光伏太阳能电站项目正如火如荼建设中,这是世界上顶级规模的光热加光伏综合发电站。蓝科高新承担着为该项目塔式机组配备“一冷一热”两台熔盐储罐,和为每个槽式机组配备“四冷四热”共八台熔盐储罐的任务。

  “熔盐储罐是光热机组储热系统核心设备之一,熔盐吸收太阳热量储存在熔盐罐中,可以充分满足机组在夜间、雨天和沙尘暴等不良工况下持续发电需要。”张玉福介绍,“该项目也是我国‘一带一路’的重点工程建设项目,能去参加了,是我们的光荣使命和责任,更是蓝科高新践行‘一带一路’构想、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一步。”

  务实重效,行稳致远,回望60多年发展之路,可以读懂蓝科高新不断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背后的“密码”——科技创新。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企业长远发展不仅需要“硬实力”,也需要“软实力”。作为全国石油钻采机械和炼油化工设备的行业技术归口单位,蓝科高新托管单位主办了两个全国性行业期刊——《石油矿场机械》《石油化学工业设备》,这两本科技杂志汇聚石油化学工业设备领域的新技术、新经验以及科研成果转化,洞悉行业前沿发展的新趋势,被业内人士认为是行业技术发展的见证。

  “依托学术期刊,我们大家可以对行业前沿技术成果持续关注,探索在层出不穷的各类新兴技术领域中,我们大家可以做些什么,提前布局未来产业,下好‘先手棋’。”张玉福说,装备制造业产品生产周期长、投资巨大,而市场又瞬息万变,假如没有扎实的技术储备,难逃被市场浪潮淘汰的命运。“例如,近年来非常关注的氢储运技术,要将传统储运技术和新能源领域融合应用。蓝科高新在这一领域提前着手,进行技术储备,才能在行业‘风口’来临的时刻,跑在前面,领先同行业‘半个身位’。”

  “在装备制造业,要敢于创新,更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张玉福对此感触颇深,“作为国有企业,我们的优势就在于雄厚的技术积淀,一台新产品投入市场的第二年,价格竞争就会持续加剧,想要跑赢市场,只有依靠创新先人一步。”

  坚持科学技术创新,说起来容易,但这样的一个过程就像是漫长的黑夜中赶路,不知道成功的曙光在哪一刻来到,但星光不负赶路人,十年磨一剑的科技积淀会在关键时刻厚积薄发。

  截至目前,蓝科高新累计为国家贡献科技成果1148项,其中,国家发明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奖4项、全国科学大会奖10项、重大技术装备成果5项、部(省)级科技进步奖179项,获得国家级新产品和国家火炬计划产品30项。由蓝科高新主持和组织编制的经国家批准的石油化学工业设备行业国家和行业标准80余类410余项。

  创新是企业战略,更是时代命题。张玉福说:“带着科学技术创新的‘基因’,蓝科高新将秉承‘科技开创民族品牌,质量赢得华夏信誉’的企业理念,矢志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振兴,坚持自主科研创新,为我国石油和石油化学工业行业的发展作出更多贡献。”